“工厂”软硬件设施也不可忽视。地处大别山小山坳里的毛中,其整体规模和环境甚至优于一座省级高等院校。田径馆和游泳馆正在修建,操场上还立起一块巨大的LED电子屏幕,据毛中教师说,“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一块电子屏幕”。而在招聘教师时,毛中明码标价“年收入6~10万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毛中教师可以在六安甚至合肥买房,还可以开上私家车,因此吸引了大量优秀师资。但与此同时,对教师们来说,“工厂”的生存法则同样残酷——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实行“末位淘汰制”,由学校选聘的班主任可以炒掉任课教师,等等。
换句话说,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在这里被磨去棱角,这就是毛中的“核心竞争力”。毛中就像一台精密的高考机器,学生被送到这台机器上加工,加工流程模式化,因此才有11222人参加高考,9312人达线的“产品合格率”。
高考加工厂 - 发展状况
即使有存在的土壤,“高考加工厂”的生存也并不乐观。近期媒体集中报道的湖北黄冈中学,由于教育资源被周边地区掏空,已呈“没落”之势。当地政府的解决之道是用下指标的行政命令,要求重振黄冈中学。但是,若要真正改变“高考加工厂”的现状,还是得从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的大文章着手
各地高考加工厂;安徽毛坦厂中学每年有近万名复读生及应届高三学生在毛坦厂中学进行“锻造”,在高考的检验下过关后,输往全国各地的大学。毛坦厂中学及其复读中学金安中学每年参加高考人数约一万,每年高考前,“万人送考”成为闻名遐迩的“高考景观”。2013年,安徽约有10.5万名复读生参加高考,毛坦厂中学就占了近8%。2004年以来的近10年来,毛坦厂中学的本科升学率每年都在80%以上,并且还在不断地刷新着自身纪录。
衡水中学
衡水中学也有着“高考超级工厂”的称号,这所学校曾有104人考入清华北大,二本上线率高达98.2%。
同样,衡水二中采取的也是“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的模式,军事化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已经被不少人批评为极端的做法。到2015年,衡水二中将学校建造得如“监狱”一般,更是在网上引发了一轮吐槽,有网友称这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类似衡水二中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些极端,有违学生的天性,也不够尊重教育规律,榨干了学习的乐趣,给学生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郸城一高
近年来,郸城一高也开始以新的“高考神话”闻名全国。2012年开始,郸城一高成为通过高考录取到清华北大人数最多的河南中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