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通道;中亚是中国通往西亚乃至欧洲的陆路捷径,也是“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通达地中海地区的南线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但中亚五国铁路不仅薄弱老化,而且轨矩采用俄国宽轨制,不仅与中国、而且与伊朗、土耳其等西亚国家都需要换轨。所以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开出直达欧洲的班列,但至今没有开出一列到达伊朗等西亚国家的列车,达到哈萨克斯坦以外的其他中亚国家的列车也很少。
早在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以后,中国就谋划开辟经过中亚的南线亚欧通道。作为其中的第一阶段,从南疆喀什出发的中吉乌铁路,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积极推动的项目,一旦修通,未来它将通过土库曼斯坦连接上伊朗和土耳其,海湾地区,并进入欧洲。该项目几经波折,在接近达成一致的2013年底,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国的突然中途退却而搁置。理由是该国需要优先建设南北向的铁路。有媒体报道说,是因为俄罗斯认为该项目将对其欧亚铁路形成竞争,从而向吉国施加阻扰。但更多的分析认为,真正的原因是,铁路经过的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存在分离主义倾向,吉尔吉斯斯坦不想让南部地区借助中吉乌铁路而与乌靠近,从而可能加剧那里的分离主义倾向。
早在2012年,中国、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就已达成修建途经五国铁路线的协议,伊朗方面还表示准备向与吉尔吉斯相关的路段融资。目前,伊朗已经接近完成哈瓦夫(伊朗)-赫拉特(阿富汗)段铁路,但剩下的阿富汗境内段的投资尚未落实。从阿富汗赫拉特到中国喀什,尚有1972公里的距离,其中塔吉克斯坦境内段296公里。
这个项目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阿富汗无力出资为前苏联国家,其境内段究竟采用宽轨还是准轨,该国一时难决。
2014年11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理拉赫蒙时表示,希望塔方采用中国标准修铁路。
作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枢纽,哈萨克斯坦曾经谋求扩大发挥桥梁作用,于2005年提出了按照中国、伊朗等国的标准,修建从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到伊朗与土库曼斯坦的国际标准铁路,从而形成中国之大欧洲的准轨铁路大通道的计划。但由于该国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多国协调难度等因素,该计划至今未提上日程。
中国-中南半岛通道
中国-中南半岛通道,目前的情况是,越南虽然已经有铁路并与中国相连,但越南铁路是老旧的窄轨,不仅能力低,而且与中国联运还需要换轨。越南已经在规划修建河内到胡志明的高铁,但使用日本技术;西线的中国-缅甸国际铁路作用独特,是中国西南地区进入印度洋的捷径,但传闻生变,项目落实遇挫。只有中线项目,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中国-老挝段进占顺利,泰国境内廊开-曼谷段改造工程虽然尚未开工,但已经确定采用中国标准,并且以中泰合资形式经营。两者只需修建湄公河大桥就能连通。
中巴通道
中巴通道,由于中方援建的瓜达尔港2007年12月已正式投入使用,这个位于波斯湾边上的深水港能够将产自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陆路运往中国,从而避开马六甲海峡,为中国连接波斯湾产油区提供一条新的通道。
2013年6月7日,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领袖谢里夫第三次当选巴总理。谢里夫在议会表示,巴基斯坦已同意修建瓜达尔至中国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铁路,认为这将给巴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表示,中方愿与巴方携手努力,共同做好中巴经济走廊这篇大文章,抓紧相关规划和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解决方法;在软件方面,需要沿线各国通力合作,在畅通口岸、降低运输收费标准、通过换轨效率等方面深入挖掘潜力。
硬件方面,中间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段由于单轨等因素致使运能不足,形成技术上的瓶颈,亟待拓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