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回礼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要数佐贺县的玄海町。该町的常住人口仅有区区6000人,但它在2014年却是第二个实现故乡税突破10亿日元的地方。其秘诀就在于,给予纳税人的回礼是当地特产的大鲷鱼。只要纳税超过5000日元,纳税人就可以获得一只市价大约1300日元的生鲷鱼。这样划算的交易使得纳税者源源不断。另一方面,在现在的日本,鲷鱼的产量正面临过剩而售价则存在进一步降低的风险。地方政府以合理价格购买了渔民的鲷鱼作为回礼,这一操作同样保障了地方渔民的生计。这也使故乡税真正成为了一个“三赢”的手段。
对于那些缺少观光资源或独特的地方特产的地方,地方税的回礼则有着别样形式。这些地方难以吸引到全国更广大的人群,于是其宣传焦点就放在了真正的“老乡”身上。比如在福井县的小滨市,地方税的回礼之一是,可以帮助远在外地的小滨人照看在老家的房子和老人。市政府委托专业人员为空巢定期进行换气通风、房屋检修,并按时查看独居老人的情况。这样的回礼既吸引到了外地游子们的税金,又使他们能更为安心地在都会中打拼。
争议;故乡税的实施也并非一帆风顺。对此,最合乎逻辑的反对者,自然是那些大都会们。因为故乡税的纳税人实际仍居住在都会之中,享受着市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通过故乡税所抵扣的住民税和所得税,直接影响到都会的财政收入。也因此,故乡税抵消义务税设定了一个上限。在2015年之前,故乡税抵扣的住民税被规定不得超过10%,而今年这一限制放宽到20%。而故乡税所抵扣的个人所得税则被规定不得超过总金额的40%。上限以及金额的变动背后,其实也体现着都会和小城市及乡村的利益博弈。
虽然有一些矛盾,故乡税在日本的实施仍有序且健康地推进着。2015年的6月29日,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演讲中也表示了故乡税不应只停留在个人层面,并表明政府将试图推进企业故乡税制度实施。有理由相信,如果企业真能参加到这个税制中来,利用巨大资本来帮助地方复兴,在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道路之上,整个社会将迈出更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