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属性和职业的特点一定程度决定了高校出现“公主班”和“全男班”的现象,工科类的专业对逻辑思维要求高,需要缜密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男生可能更擅长于这一方面。相反,女生的语言天分又要比男生好。
在分科时,按照固定思维,男生大多会选择理科,女生大多会选择文科,这就为大学里部分专业出现偏男性化或是偏女性化埋下了“伏笔”。而一些家长也认为男生学理科,更容易找到工作;女生学文科,今后从事教师、文员类的工作不会太辛苦。另外,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仍然主要以传统观念中的男女分工为标准,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 。
争议;部分高校在录取时分性别划了录取线,且分数线明显女高男低,尤其是小语种和艺术类专业,在提前批录取时普遍存在分性别投档的现象。
同考不同分,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它涉嫌歧视女性,有违教育公平。对此,有高校回应,此举一是由于外语类的部分小语种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二是由于特定的职业专业发展环境对男性更适合。为了保证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衡和保证就业率,学校采取了提高女性录取标准、限招女性的做法。教育部也回应称:“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对部分特殊行业或者岗位的特殊专业人才培养,按照特定程序,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可适当调整男女招生比例。但是学校需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示,同时应严格控制招生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