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在美国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thecounterdrug),简称OTC药。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目录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
目前,在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公开发售的非处方药绝大多数是从原有的处方药转变而来的。从严格意义上讲,某种药物被批准为非处方药,只是获得了非处方药的身份,经法规许可放宽其出售和使用的自由度,并不是说这种药品只能作为非处方药使用,也不代表这种药物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医师处方便可自由使用。事实上,许多药物既有处方药身份,又有非处方药身份。例如,氢化可的松作为非处方药时只用于治疗皮肤过敏的外用软膏剂,而用于急性炎症、风湿性心肌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其它疾病的氢化可的松制剂(如片剂和注射剂)则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出售和使用,而且使用过程需要医药专业人员进行监护。
中国第一批非处方药西药为23类165个品种,中成药有160个品种,但每个品种的药物都含有不同的剂型。
广告禁令;从2005年12月1日起,所有处方药都不得再在大众媒体上刊播广告,只能投放医药专业媒体。据悉,为规范药品广告的发布,确保人们的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分两批发布了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的分类药品。
新的《药品管理法》2001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全面禁播处方药大众媒体广告的大限继续推迟一年,唯一的可能就是考虑到目前一些处方药大众媒体广告还没有到期,立即全面禁播会遇到多方面的强烈抵触。
违法药品广告的泛滥是不争的事实。有关数据显示,单2004年1月到9月,全国部分药品电视广告违法率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更是高达95%。
美国回收处方药
美国人对止痛药和其他处方药物成瘾问题越来越严重,上瘾者犯下的罪案也显著增加。为了打击罪犯和缓和毒瘾问题,美国政府把2010年9月25日定作全国招收处方药物日,让民众捐出过剩的处方药物。
2010年9月25日,美国各地政府在全国4000多处设立回收站,让民众可以将旧或过剩的处方药捐出,希望以此减少毒瘾犯罪。当前当局为了减少枪罪案率,也搞过类似活动,通过回购计划,向民众收集了数千把手枪。
网络销售业务;2014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召集省内医药电商企业进行了座谈,据获悉,目前新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相关意见稿已经处于会签阶段,有望在明年1~2月正式颁布,医药电商也由此将迎来市场规模的放量。